專題1:提高母豬泌乳量-減少哺乳期失重
數(shù)據(jù)研究表明,從1995年到2012年,盡管母豬的產(chǎn)仔數(shù)已經(jīng)有所提升,但仔豬的增重并沒有變化。隨著產(chǎn)仔數(shù)的增加,每頭仔豬實際的哺乳量有所下降。在實際生產(chǎn)條件下,仔豬的增重潛力可以達到現(xiàn)在的2-3倍。因此,很顯然母豬當前的產(chǎn)奶量遠遠不能滿足仔豬最大生長的需要。同樣高產(chǎn)奶量的母豬,對母豬的代謝和采食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母豬的采食能力卻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以滿足高泌乳量的需要,這樣母豬將會出現(xiàn)能量負平衡,這樣母豬不得不動用組織的脂肪,甚至蛋白以及骨骼中的礦物質。從而導致母豬泌乳期的失重。Lia(2012)最近的研究表明,窩增重越高,母豬失重越大。
現(xiàn)代高產(chǎn)瘦肉型母豬產(chǎn)仔數(shù)越來越多,母豬需要生產(chǎn)足夠的奶(常乳和初乳)以維持哺乳仔豬的健康和生長,同時避免泌乳期母豬失重過大造成對下一胎次繁殖性能的不利影響,增加母豬的淘汰率。
1.母豬泌乳期失重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分娩后不久,母豬就會經(jīng)歷巨大的激素改變,因為卵巢和子宮要為下一次懷孕做準備。過度的體貯動用(超過10%),將會干擾這一過程,導致斷奶后較低的繁殖性能:包括更長的發(fā)情間隔,以及較低的排卵數(shù)、受胎率,卵子和胚胎質量下降,并降低胚胎的存活率。最終降低下一胎產(chǎn)仔數(shù)。研究表明,頭兩胎的母豬對失重更加敏感,這可能是由于它們的體貯相對較少,且處于自身的發(fā)育階段。而年齡更大的母豬似乎應對失重的能力稍強。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最近對失重超過和低于14%初產(chǎn)母豬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失重較大的母豬子宮內胚胎數(shù)明顯低于失重較輕的母豬(15 vs 17),這可能是由于失重較大的母豬,胚胎著床數(shù)量越少,胚胎存活率越低。
2.預防泌乳期體重過量損失
研究表明母豬泌乳期的失重最好不要超過10%。要實現(xiàn)這種目標,除了應該在進入和離開產(chǎn)房時,通過稱重和測定背膘,做好母豬體況的記錄外。實施以下營養(yǎng)和管理策略以防止母豬失重過大。(點擊文章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能獲得更多關于養(yǎng)豬技術的文章)
2.1盡量提高泌乳母豬的采食量專題1 如專題8中提到的,包括從后備母豬開始,日糧的營養(yǎng)濃度不宜過高,應含有足夠的纖維,促進胃腸道的發(fā)育,提高母豬采食能力;懷孕階段應該避免母豬太多的體貯,因為太肥的母豬食欲差,泌乳期采食量低;逐漸增加泌乳母豬的采食量;增加母豬的飼喂頻率;提供充足清潔的飲水;提供舒適的飼喂環(huán)境(如室內溫度)以及添加增進采食的添加劑及容易消化的飼料原料等。
2.2盡量提高泌乳母豬飼料的營養(yǎng)濃度 母豬的采食能力往往不足以滿足多產(chǎn)母豬泌乳的需要,特別是在熱應激狀況下。因此提高飼料的營養(yǎng)濃度是提高母豬營養(yǎng)進食量的重要途徑。
2.2.1選擇高濃度的纖維源(如Opticell,Arbcell等),替代常規(guī)的纖維源(如麥麩)可以在滿足母豬纖維的需要外,可以大大節(jié)省配方空間;
2.2.2 選擇高營養(yǎng)濃度的原料。如進口優(yōu)質魚粉、小麥水解蛋白以及優(yōu)質脂肪等
2.2.3 額外添加氨基酸如賴氨酸。并平衡其他必需氨基酸。 Effect of dietary lysine intake on piglet ADG (g/d) of gilt litters
3.提高母豬泌乳量的營養(yǎng)和飼喂措施
母豬的泌乳量對哺乳期仔豬的生長和健康具有決定性意義?,F(xiàn)代母豬具有11-12kg/d的泌乳潛力,除了上述盡量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及飼料營養(yǎng)濃度外。以下措施對于提高母豬的泌乳量有益:
3.1 提高妊娠母豬日糧纖維水平。 研究表明提高懷孕母豬纖維水平可以提高泌乳母豬泌乳激素的分泌量,有利于提高母豬的泌乳量
3.2 提高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日糧氨基酸水平?! ?/font> 妊娠期和哺乳期母豬的營養(yǎng)管理應考慮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間乳腺發(fā)育和泌乳對蛋白質和氨基酸需求的增加。Ji 等 ( 2006)研究了妊娠期母豬乳腺的發(fā)育。有趣的是,妊娠 80 d 前乳腺增長并不顯著 ( 每個乳腺的蛋白質增量為 0.41 g/d),而妊娠80 d 后顯著加快(快24倍),每個乳腺的蛋白質增量增加至 3.41 g/d。
傳統(tǒng)的飼喂方案可能遠未給足妊娠后期母豬的賴氨酸需要量,因為在妊娠后期母豬的 TID賴氨酸需要從6.8 g/d 增加至 15.3 g/d。賴氨酸需求上的的這一提高是由于胎兒組織蛋白質的增重從 0.25 g/d顯著提高到4.63 g/d和乳腺組織蛋白質的增加從妊娠早期的0.41 g/d增加至后期的3.41 g/d 的急劇變化引發(fā)的。哺乳期,被吮吸的乳腺組織持續(xù)進行生長。被吮吸的單個乳腺濕重增大了55%,總乳腺 DNA在 4 周哺乳內翻了一倍。這種增長需要 6 g/d 的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因為 1 g/d 的賴氨酸用于乳腺組織的生長和 5 g/d 用于乳腺組織的維持。
哺乳乳腺的生長受母體營養(yǎng)的影響。當母豬在哺乳期間每日提供 55 g 真回腸可消化賴氨酸和 16.9 Mcal 代謝能時它會達到最大化。當考慮由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1998)的母豬營養(yǎng)建議時,母豬需要49 g/d 的賴氨酸。與Kim 等(1999)的研究結果比較,哺乳期乳腺生長的需求被證明有 6 g/d 賴氨酸的差異 (49vs55),這一差異在1998 年建立的 NRC 推薦標準沒有被考慮入內。
3.3 補充支鏈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 在乳的形成過程中,母畜對BCAA 的利用率低于對其他氨基酸的利用率,尤其是纈氨酸,可能是一部分在乳腺中氧化成 CO2 而被損失( Richert,1997 ) 。纈氨酸對乳腺的生長發(fā)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 纈氨酸可能是泌乳母豬高蛋白日糧中的限制性氨基酸, 纈氨酸缺乏可降低賴氨酸的作用( Jackson 等,2000) 。因此對泌乳母畜增加纈氨酸的添加量是很有必要的。
Petti grew( 1995) 指出, 在泌乳母豬飼糧中添加賴氨酸雖可提高飼糧蛋白質品質, 但也易造成纈氨酸缺乏, 進而影響母豬的產(chǎn)奶量和仔豬的增重。Tokach等( 1993) 研究了飼糧中纈氨酸與賴氨酸的比值對泌乳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 飼糧纈氨酸與賴氨酸比值從 80 % 增至 100 % 時, 仔豬斷奶時的窩重明顯提高。高產(chǎn)母豬比普通母豬需要更多的纈氨酸。
3.4 掌握妊娠后期攻胎的時間及度。 妊娠75-95d左右是母豬乳腺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過高的營養(yǎng)濃度特別是脂肪,對乳腺組織脂肪沉積過多,導致泌乳期奶水不足。因此攻胎應推遲到95-100d以后進行。攻胎過度引起分娩時母豬偏肥,會影響哺乳期母豬采食量和食欲,對母豬提高泌乳量不利。
3.5 添加大豆異黃酮或全脂膨化大豆。 大豆異黃酮具有雌激素樣作用,可以作用于下丘腦,促進催乳素的合成和分泌(Allan等,2000),催乳素能增加乳腺組織雌激素的水平,作用于乳腺組織,使乳腺血流量增加,刺激乳腺上皮細胞分化成分泌細胞,從而提高母豬的產(chǎn)奶量(劉寶英,1996)
3.6 小肽蛋白。
樂國偉等(1996)報道,母豬日糧添加小肽可以提高母豬的產(chǎn)奶量。燕富永等(2013)研究了不同來源的小肽產(chǎn)品對母豬泌乳量的影響,發(fā)現(xiàn)與對照相比,魚酶解小肽組泌乳量提高了13.2%,其提高作用優(yōu)于植物水解蛋白和腸膜蛋白。
3.7 添加脂肪。 在妊娠后期或哺乳期,日糧添加脂肪可增加產(chǎn)奶量、初乳和常乳中乳脂率(Pettigrew和Moser,1991)。然而Weldon等(1991)報道,發(fā)現(xiàn)妊娠母豬(75-90d)飼喂高能量日糧的母豬其乳腺實質重和DNA含量顯著下降,表明增加能量會損害乳腺分泌組織的發(fā)育,因此母豬日糧添加脂肪的時間顯得非常重要。不同油脂類型對于泌乳性能的影響存在差異,研究表明添加豆油通過提高初乳和常乳乳脂含量改善母豬泌乳性能,添加魚油會增加初乳、常乳和仔豬血清中n3PUFA含量,影響乳汁和后代血清脂肪酸組成(晉超等,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