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49|回復: 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無公害食品 肉鴨飼養(yǎng)獸醫(yī)防疫準則.rar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公害食品 肉鴨飼養(yǎng)獸醫(yī)防疫準則

無公害食品 肉鴨飼養(yǎng)獸醫(yī)防疫準則.rar

8.8 KB, 閱讀權限: 50, 下載次數: 14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3:10 | 只看該作者

天府肉鴨產業(yè)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1

天府肉鴨產業(yè)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1

天府肉鴨產業(yè)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1.rar

4.43 KB, 閱讀權限: 50, 下載次數: 8

板凳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3:56 | 只看該作者
天府肉鴨產業(yè)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連載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發(fā)布時間:2006-12-18  新聞來源: 《中國畜禽種業(yè)》2006.03 瀏覽次數:0 天府肉鴨產業(yè)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連載一) ●王林全(四川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625014) 李 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研究所 100094) 《天府肉鴨產業(yè)飼養(yǎng)管理關鍵技術指南》是根據我們十多年來天府肉鴨的選育、雜交繁育與利用實際生產經驗和參考我國肉鴨產業(yè)化生產操作規(guī)程而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廣大飼養(yǎng)天府肉鴨父母代種鴨的場(戶)盡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產蛋量及受精率,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本指南介紹了天府肉鴨父母代種鴨育雛期、育成期和產蛋期的飼養(yǎng)管理要點、防疫程序,及各階段推薦的營養(yǎng)需要量和飼料配方。天府肉鴨父母代種鴨場(戶)要根據自己的飼養(yǎng)方式(舍飼或放牧)和條件,靈活運用本指南。本刊計劃分10期連載,特請讀者注意它在應用方面的全面性。若有不明白之處,可隨時來函咨詢。E-mail:wys700616@tom.com。 天府肉鴨是我國培育 的新品種(品系) 天府肉鴨是四川農業(yè)大學家禽育種專家王林全教授利用引進種和地方良種的優(yōu)良基因,應用現代家禽商業(yè)育種強化選擇的原理,采用適度回交和基因引入技術,體現了雜種遺傳力的優(yōu)勢,經十多年辛勤勞動,成功育成的遺傳性能穩(wěn)定的、適應性和抗病力強的大型肉鴨商用配套品系。天府肉鴨現有五個品系及白羽和麻羽兩個配套系。天府肉鴨已廣泛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十多個省市,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天府肉鴨白羽系:父母代種鴨26周齡開產(產蛋率達5%),年產合格種蛋240~250枚,蛋重85~88克,受精率90%以上。商品代肉鴨4周齡活重1.8~1.9千克,料肉比1.6~1.8:1;6周齡活重2.9~3.0千克,料肉比2.2~2.4:1;7周齡活重3.2~3.3千克,料肉比2.5~2.6:1。 天府肉鴨麻羽系:父母代種鴨26周齡開產,年產合格種蛋230~240枚,蛋重83~85克,受精率90%以上。商品代在放牧補飼飼養(yǎng)條件下,45日齡活重達1.7~2.0千克,補飼料肉比1.7~1.8:l。 天府肉鴨父母代育雛期 (0~28日齡)飼養(yǎng)管理 1 雛鴨前期育雛溫度的掌握 育雛室溫度是否適合應以雛鴨狀態(tài)來判斷:(1)溫度適宜時,采食飲水活躍,吃飽休息時靠近熱源緊臥一圈,但不重疊。(2)溫度過低時,緊靠熱源,擁擠成堆,三、五層堆積一起,俗稱碼垛子;采食飲水不活躍,常見少數采食后很快又擠近熱源。(3)溫度過高時,遠離熱源,常見在墻邊或門窗縫隙通氣處堆積。注意:由于鴨子合群性強,雛鴨一層緊臥在一起或十多天后7~8只臥在一起而不堆積,都不是溫度低了,雛鴨吃飽了要休息,不要驅趕,以免影響正常生活。雛鴨絨羽一直很干燥蓬松也是溫度適合的表現。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導致碼垛子。碼垛子會壓死鴨子,擠在里面的鴨子會“出汗”或擠在飲水處濕毛?!俺龊埂被驖衩珮O易引起感冒。
地毯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5:33 | 只看該作者
夏季養(yǎng)鴨九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農業(yè)科技信息網 © 2006-5-11 夏季是飼養(yǎng)肉用仔鴨的黃金時段,但高溫高濕環(huán)境易使鴨舍糞便腐爛發(fā)酵、孳生病原微生物、誘發(fā)疫情疾病,對仔鴨生長不利。要想提高夏季仔鴨的成活率,必須做到以下“九注意”。      1、降低飼養(yǎng)密度 每平方米容納的鴨群密度過大,將造成擁擠、堆壓、積溫悶圈,所以應減少圈內鴨數,增設水盆食槽。      2、調整飼料配方 不同生育階段的仔鴨飼料配方各不相同,夏季的飼料配方應在滿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使蛋白質水平可能處于最低限,以減少飼料消化散熱。       3、改變飼養(yǎng)方式 網養(yǎng)可減少仔鴨與糞便的接觸,減少疫病傳播機會,降低發(fā)病率,同時網養(yǎng)可以減少鴨群的營養(yǎng)消耗及產熱量,有利于健康生長,故宜采取網養(yǎng)。采取地面養(yǎng)鴨,最好不用厚墊料,尤其不宜墊稻草。      4、減少陽光照射 建造高而寬敞的鴨舍是減少陽光照射影響的有效方法。高溫期間可在屋頂淋水或噴霧化水,也可在屋內頂刷上白灰換氣。      5、優(yōu)化喂料時間 盡量在清晨和夜間8時~10時,比較涼爽的時間內喂料。白天讓鴨多休息。      6、搞好日常消毒 做好消毒工作,防止蒼蠅、蚊子滋生,使鴨群免受蟲害騷擾。      7、供給新鮮飼料 在高溫、高濕期間,飼料放置過久或料槽中的飼料停滯過久會引起發(fā)酵變質,因而應保證供給新鮮飼料。      8、保持環(huán)境安靜 炎熱時期要避免突然的驚嚇,噪聲干擾鴨群,以使鴨群活動量降低到最低程度。      9、加強疫病防治 切實搞好鴨群疫病的預防救治工作,如發(fā)現病鴨要及時對癥施治,確保飼養(yǎng)管理措施得以順利進行。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6:13 | 只看該作者
鴨?。壶唫魅拘詽{膜炎、鴨霍亂、鴨傳染性竇炎 www.00968.com 加入日期:2006-05-09 瀏覽 536 次   鴨傳染性漿膜炎   鴨傳染性漿膜炎,以往又叫鴨疫巴氏桿菌病,是由鴨里墨氏桿菌侵害小鴨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疾病。   流行特點:1~8周齡的鴨都易感,但尤以2~3周齡的小鴨最易感,一周齡以內及7周齡以上的鴨極少發(fā)病。本病在感染群中發(fā)病率極高,有時可達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但以低溫陰雨、潮濕寒冷季節(jié)嚴重。   臨床癥狀:最急性病例看不到任何明顯癥狀突然死亡。急性病例主要表現為嗜睡、縮頸或嘴抵地、腳軟、不愿走動。眼有漿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常使眼周圍羽毛脫落而形成“眼圈”。鼻孔有黏性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小鴨常見咳嗽,打噴嚏,拉黃綠色或黃白色稀糞。死時呈角弓反張等神經癥狀。亞急性及慢性病例神經癥狀更為明顯。   病變特征:心臟的心包液增多,心包膜增厚。表面粗糙,心外膜與胸壁粘連。肝臟呈土黃色或棕紅色,表面覆蓋一層灰白色或灰黃色纖維素膜,半透明或不透明,極易剝離。氣囊渾濁增厚,有纖維素絲或塊狀滲出物。   預防措施:預防本病首先要搞好育雛室的衛(wèi)生,注意鴨舍的通風、防寒及飼養(yǎng)密度不能過大,并可用鴨傳染性漿膜炎菌苗免疫1周齡小鴨。   治療方法:常用治療藥物有:①氯霉素或土霉素0.05%混入飼料中連喂3~5天。②青霉素、鏈霉素各3000~5000單位肌肉注射,連用2~3天。③磺胺二甲基嘧啶0.3%混入飼料中連喂3天。   鴨霍亂   鴨霍亂又叫鴨出血性敗血病、鴨出敗,或鴨巴氏桿菌病,是一種由多殺性巴氏桿苗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本病的特點是,主要以急性型為主,有時也可出理慢性型。發(fā)病率和死亡串都很高,發(fā)病急、死亡快.且是雞,鴨、鵝等多種禽類共患的傳染病。   癥 狀 鴨霍亂主要發(fā)生于成年鴨、種鴨.小鴨很少發(fā)生。一般發(fā)病和死亡很快,常是在頭天晚上-切都很正常,而在第二天早上突然發(fā)現有大量死鴨,這種最急性型病例常是鴨霍亂在鴨群中爆發(fā)流行的先兆,養(yǎng)鴨者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急性型病鴨,常見精神呆頓,離群獨處,不愿下水游戲,強行驅趕下水,則行動緩慢,常落于鴨群后面。病鴨羽毛粗亂、兩翅下垂,縮脖,厭食、甚至廢絕,嗉囊中積食不化.渴欲增加,體溫升高,常從口和鼻中流出粘液,呼吸困難。為將積在喉頭的粘液排出,病鴨常常搖頭,故本病的俗稱又稱作"搖頭瘟"。病鴨下痢較為嚴重,排出腥臭的灰白或銅綠色的稀糞,并可能混有血液;病鴨常常癱瘓,不能行走。在1-3天之內死亡,很少有康復的。   剖 檢 肝臟腫大呈古銅色,質脆,表面有許多白色、針尖大小的壞死灶。心冠脂肪、腹腔脂肪和漿膜等處有小點出血或形成出血斑。脾呈大理石樣變化.質脆。十二指腸呈卡他性出血性腸炎,肺呈出血性實變。慢性病鴨較為少見,常逐漸消瘦、貧血、持續(xù)性腹瀉;關節(jié)腫脹、行走受阻。病程常為幾周甚至幾十月。剖柱可見到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產蛋鴨可能發(fā)生卵黃性腹膜炎。   慢性病鴨較為少見,常逐漸消瘦、貧血、持續(xù)性腹瀉;關節(jié)腫脹、行走受阻。病程常為幾周甚至幾十月。剖柱可見到心包炎、肝周炎和氣囊炎。產蛋鴨可能發(fā)生卵黃性腹膜炎。   防 治 對于鴨霍亂的防治,在流行早期可及時用藥,以減少損失.常用的藥物有:磺胺喹啉在飼料中添加o.025%-o.05%,即1o公斤飼料中加入2.5-5克藥物,連續(xù)飼喂3-4天;鏈霉素每只鴨(按1.;一3公斤重計算)肌肉注射10萬一15萬單位,一天2次,連用2天;大群治療本病時,還可用土霉素0.05%比例混在飼料中,即每lo公斤飼料加入5克藥。連用3-4天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喹乙醇對于本病也有很好的預防治療價值,可在每100公斤飼飼料中加入5%喹乙醇預混劑50一70克連用3天來防治本病,效果頗佳,但在購藥時認清是5%預混劑還是g8%原料粉,切記不要誤用,否則易發(fā)生藥物中毒。   要想預防鴨霍亂,做到防患于未然,養(yǎng)鴨者必須對鴨場進行嚴格的消毒措施。常發(fā)病的鴨場,做好定期預防拄由于目前使用的疫苗效果都不夠理想疫時要結合疫苗特性而定,可應用禽霍亂油苗。對發(fā)病鴨群當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試用鴨霍亂自場臟器苗(發(fā)病急性病鴨肝臟研細、稀釋,用甲醛滅能成)常奏效,防制鴨霍亂的關鍵在于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禁止將不同品種和不同日齡的禽類混養(yǎng),盡可能避免水源和飼料的污染。   鴨傳染性竇炎    圖10.1 鴨霉形體菌落,圓形呈"油煎蛋"狀,中央突起似臍。    圖 10.2 (2周齡)兩側眶下竇腫脹   鴨傳染性竇炎是主要危害小鴨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成年鴨亦可發(fā)生。病的特征是眶下竇顯著腫大,充滿漿液-粘液性滲出物或干酪樣物。本病發(fā)病率高,死亡率低,對生長發(fā)育有明顯影響。   發(fā)病原因 該病的病原是霉形體(支原體)(圖10.1)。另外,也常分離到A型流感病毒、大腸桿菌等,它們是否會增強霉形體的致病力尚不清楚。   癥 狀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以春季和冬季多發(fā),7-15日齡雛鴨易感性最高,30日齡以上鴨發(fā)病較少。初期病雛打噴嚏,從鼻孔流出漿液性滲出物,以后變成粘性,在鼻孔周圍形成結痂。病久則成干酪樣變化。病鴨用腳踢抓鼻額部,露出紅色的皮。部分病鴨呼吸困難,頻頻搖頭,患病后期,眶下竇積液,一側或兩側腫脹,按壓無痛感,一般保持l0一20天不散(圖10.2)。嚴重的病例眼結膜潮紅,流淚,并排出膿性分泌物,有的甚至眼睛失明。   剖 檢 本病的病理變化隨病情輕重和病程的長短而異。上呼吸道或整個呼吸道粘膜出血,眶下竇內積有大量漿液-粘液性滲出液或大量干酪樣凝塊,喉頭、氣管粘膜充血、水腫,并有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附著;嚴重病例,氣管出血,肺水腫、出血。其它臟器不見異常。   診 斷 根據眶下竇顯著腫大和上呼吸道疾患,結合流行病學及參考病理變化即可作出診斷。至于病原分離,可借有條件的實驗室進行。   防 治 飼養(yǎng)管理條件差,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舍內溫度忽高忽低,是引起發(fā)病的主要誘因。因此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雛鴨的抵抗力,是預防本病的重要一環(huán)。發(fā)病鴨舍,將鴨子全部轉走,用清水沖洗網子和地面后,再用火堿水刷洗,最后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可以大大降低發(fā)病率,本病的治療尚未見有很多報道,有人將病鴨眶下竇皮膚剪開,取出積液和干酪樣物,在傷口內外涂上消毒藥膏,病鴨可以痊愈。藥物防治可試用泰樂菌素或支原凈。此外,亦可試用喹諾酮類藥物,如環(huán)丙沙星、蒽諾沙星和氧氟沙星等。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7:23 | 只看該作者
鴨場的衛(wèi)生防疫 中國養(yǎng)殖技術網 Ag365.com 發(fā)布時間:2006-2-14 21:14:22 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在養(yǎng)鴨過程中若衛(wèi)生防疫稍有疏忽,往往引起大批發(fā)病,甚至死亡。因此,養(yǎng)鴨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嚴格消毒,及時治療”的原則,建立健全鴨病防疫體系,制訂疫病的凈化、撲滅規(guī)劃及實施方案,營造良好的內外環(huán)境條件,確保鴨健康生長發(fā)育。 一、種鴨場 1.種鴨場應設在上風向,與商品鴨場、屠宰場或其它養(yǎng)禽場保持在100米以上。每棟鴨舍之間最近在10米以上。場區(qū)設進場門和糞污運輸門。進場門設車輛消毒槽或池,消毒藥可用20%火堿水、生石灰等。設人員出入消毒室或消毒走道以及更衣室。 2.鴨運動場或鴨舍內墊干沙土。洗浴池或塘應為流動水,為種鴨創(chuàng)造洗浴、運動和交配的良好條件。產蛋鴨舍內在墻四周設產蛋槽,每五只產蛋鴨設一蛋糟,勤換墊草。要求凌晨產蛋后每隔二小時揀1次蛋,以防細菌污染侵入蛋內。 3.種鴨于產蛋前注射一次鴨肝炎雞胚弱毒疫苗,兩周后重復一次,以后每隔半年注射一次,以提高免疫效果。 二、孵化室 1.孵化室應設在種鴨場附近,位于上風向,并與商品鴨場隔開一定距離。孵化室嚴禁非本室工作人員人內。工作人員進出必須嚴格消毒,更換工作服、鞋帽等。 2.孵化器每次用過后清除污物,用5%次氯酸鈉擦洗。蛋盤沖洗涼干后置入孵化器內,進行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體積用福爾馬林48毫升,高錳酸鉀24克),20分鐘以后通風備用。出雛器按雛盤或箱用0.1%新潔爾滅清洗,然后熏蒸消毒。貯蛋室應設蛋熏蒸箱,每天收取的蛋應熏蒸消毒一次。 3.嚴禁入孵糞污蛋或由池塘、運動場揀回的污染蛋,以免孵化中爆破而污染整個孵化器內環(huán)境。 三、育雛舍 1.育雛舍門口設消毒槽或池。非本舍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育雛舍每次用過后進行徹底消毒。鐵絲網床或竹板床的床面、角落隔板、墻壁地面等處,用高壓水籠頭沖洗干凈,不應有糞便滯留,待晾干后,關閉門窗,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或用0.2%過氧乙酸噴霧消毒整個鴨舍與床面等。 3.育雛應采用全進全出制度。即同日齡的鴨進入,同日齡的鴨轉出,中途不得引進新鴨,以便徹底消毒飼養(yǎng)管理。嚴禁從有疫情的鴨場購入雛鴨,注意剔出病殘弱鴨。 4.育雛舍注意防寒防暑,要求室內溫度為:第一周齡29.4—32.2℃;第二周齡為23.9-26.7℃;第三周齡為21.1—23.9℃。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飼料盤應每次喂過食后用清水沖洗,如果為自由采食者則每天至少沖洗1—2次。 四、中鴨舍 1.中鴨生長階段是多種疾病暴發(fā)適宜日齡。如小鴨病毒性肝炎、鴨傳染性漿膜炎、鴨副傷寒、鴨大腸桿菌性敗血病、鴨鏈球菌病和鴨球蟲病以及營養(yǎng)代謝病等。這些疾病的發(fā)生都與飼養(yǎng)或環(huán)境衛(wèi)生有密切的關系。加強飼養(yǎng)管理與環(huán)境衛(wèi)生對提高成活率至關重要。 2.鴨舍進口處設消毒槽或池,非本舍工作人員禁止入內。 3.每天清掃鴨舍與運動場,加鋪干沙,墊草或鋸末墊料。鴨舍應通風良好,每平方米12-15只鴨為宜。定期加喂驅蟲藥預防球蟲病的發(fā)生。 五、育成鴨舍 1.鴨舍與運動場應每天清掃,墊干沙土或木屑。夏天炎熱季節(jié)設涼棚,防潮防暑;冬天墊草防寒保溫。 2.每批鴨全部出售后進行一次大消毒。如果是按活重鴨分批出售,亦半月左右消毒一次。同時加強霍亂等病防治。 六、新生雛鴨的保健 雛鴨人舍前對育雛舍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提前12小時達到育雛要求的溫度。雛鴨入舍后先飲水后喂料,并飼喂一些糖水和抗應激的電解質和維生素,或微生態(tài)制劑,以增強雛鴨的抗病能力。 七、鴨的免疫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適時進行免疫接種。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8:18 | 只看該作者
鴨的育雛方式有哪幾種?   育雛方式一般有三種方式,即地面育、網上育雛和立體籠育雛。地面育雛是在育雛舍的地面上鋪上5厘米厚的松軟墊料,將雛鴨直接飼養(yǎng)在墊料上,采用地下(或地上)加溫管道、煤爐、保姆傘或紅處線燈泡等加熱方式提高育雛舍內的溫度,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投資少,但房舍的利用率低,且雛鴨直接與糞便接觸,羽毛較臟,易感染疾病。網上育雛是指在育雛舍內設置離地面30—80厘米高的金屬網、塑料網或竹木柵條,將雛鴨飼養(yǎng)在網上,糞便由網眼或柵條的縫隙落到地面上。這種方式雛鴨不與地面接觸,感染疾病機會減少了,房舍的利用率比地面飼養(yǎng)增加1倍以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jié)省了大量墊料,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大。立體籠育是指將雛鴨飼養(yǎng)在特制的多層金屬籠或毛竹籠內,這種育雛方式比平面育雛更能有效地利用房舍和熱量,既有網上育雛的優(yōu)點,還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缺點也是投資較大。目前生產商品肉鴨多采用網上育雛或立體籠育,肉用種鴨一般采用地面育雛或網上育雛。 返回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09:59:58 | 只看該作者
鴨瘟的診斷與防治 [農業(yè)e線 作者:本站搜集 轉貼自:本站搜集 更新時間:2006-1-21 收錄至博客 發(fā)表評論] 鴨瘟即鴨病毒性腸炎,是由皰診病毒引起的鴨、鵝、 天鵝的一種急性傳染性高度致死性疾病。該病通過直接接觸、 水源自然傳播感染禽類和污染環(huán)境??祻网喣芸乖俅胃腥?,但仍帶毒。潛伏期3~7天,感染鴨出現癥狀后1~ 5天死亡。番鴨比其他品種易感,家養(yǎng)種鴨比雛鴨死亡率高。剖檢病變?yōu)榻M織出血。其牲征病變?yōu)槲改c粘膜壞死病變和淋巴組織出血。心肌斑點狀出血。體腔和腸道以及食道內有血液。 性成熟母鴨的內臟器官、 腸系膜和卵泡也有出血病變。粘膜壞死病變見于食道 和腸道,尤其是盲腸、直腸和泄殖腔。病變初期表現為隆起的出血斑點,后呈殼樣黃白色斑點。 食道病斑融合在一起,呈白喉樣壞死。在泄殖腔也可見壞死的斑點。 肝臟早期 呈斑點狀出血,后變成灶性壞死白斑。脾、胸腺和法氏囊除有出血性病變外,腸道環(huán)狀出血病變呈深紅色出血環(huán)。據剖檢病變和組織病理學損傷可初步診斷為該病。 確診需分離和鑒定病毒。鑒別診斷包括禽霍亂、鴨病毒性肝炎和丹毒。 鴨病毒性肝炎致肝臟特征 性損傷,且主要感染家鴨。禽霍亂和丹毒可以分離出細菌, 且在食道和泄殖 腔缺乏疹狀病變。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7-20 10:00:46 | 只看該作者
鴨習性晝夜不同飼養(yǎng)要順應規(guī)律 出處:金農網 作者: 發(fā)表日期:2006-3-16 閱讀次數: 鴨的生活環(huán)境晝夜交替變化,受此影響,鴨的某些習性也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順應這種變化規(guī)律,搞好鴨的飼養(yǎng)管理,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鴨采食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 自然光照下,鴨群在一晝夜內有3個采食高潮,分別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另據報道,在集約化的飼養(yǎng)條件下,為了快速育肥番鴨,進行24小時光照,結果其采食出現了兩個高峰及兩個低谷,前者在18~22時及22~24時,后者在2~6時及10~14時。 飼養(yǎng)管理:(1)加強早飼。 鴨群在黎明時分食欲特別旺盛,此時喂飽、喂好可使鴨子增膘長肉特別快。(2)定時放牧。放牧應在鴨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時進行,其余時間讓鴨群休息或將其趕入水中,勞逸結合。(3)在24小時連續(xù)光照的條件下飼喂肉鴨,應將兩個采食高峰作為重點飼喂時段,在采食低谷期僅給少量飼料。如需飲水給藥或拌飼給藥,最好安排在鴨子采食高峰期進行。 二、鴨產蛋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 據報道,蛋鴨產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以前這段時間,通常不在白天產蛋。 飼養(yǎng)管理:(1)在晚上10時準時關燈,停止照明,以保證蛋鴨在次日1~4時的安靜環(huán)境中產蛋。 (2)如發(fā)現鴨子產蛋普遍晚于5時,并且蛋個較小,說明其日糧中精料不足,要及時按標準增加精料。(3)若鴨子在白天產蛋,則多是因飼料單一、營養(yǎng)不足、早上出牧過早或鴨舍內溫度高、濕度大等惡劣環(huán)境所致。應有針對性地改善其飼養(yǎng)管理條件,并暫時推遲鴨子每天的出牧時間至8時。 三、種鴨交配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 據報道,種鴨交配一般選擇早晨或傍晚,在廣闊的水面進行。飼養(yǎng)管理:充分利用種鴨早上和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將其趕到較深的水域,以提高種蛋的受精率。 四、酉時病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 酉時病是運輸應激所致,因鴨子于每天下午酉時即17~19時發(fā)病而得名。該病發(fā)作時鴨子劇烈騷動、快速聚堆,導致部分弱鴨被踐踏致死,死亡率達17%~24%。 飼養(yǎng)管理:盡量減少鴨子遠距離運輸前后的各種應激。鴨子運到后數日內于每天酉時前1~2小時在其日糧中添加抗應激藥物,如氯丙嗪等,以便及時制止酉時病暴發(fā)。 五、免疫應答的晝夜變化規(guī)律 據報道,家禽對免疫制劑(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強弱呈晝夜周期性變化,白天敏感性差,免疫應答遲鈍;夜間接近凌晨時,其體內腎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應答最敏感。 飼養(yǎng)管理:家禽(包括鴨、鵝、雞)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時進行效果最好。好處有兩點:(1)家禽夜間停止活動,容易捕捉,應激反應小。(2)在家禽免疫應答敏感時進行接種可以使其更快、更好地產生免疫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2 02:2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